()刘宗周和高攀龙都在询问天启空出手来准备去干什么不过天启没有明确告诉他们他们尽管心里纳闷也不好多问但在不久后他们也慢慢知道了九月初一天启在征求了政务院、都察院等各部的意见后下旨宣布在慈庆宫成立监政院其作用就是协助天启监管各部。【高品质更新】
经过这一年多的重新布局天启将整个大明帝国的运转机构作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不算完美但比以前的运转方式要有效得多。他首先拆分了什么都管但什么都管不好的内阁把原来内阁管理的事务分为军务和政务军务院设在武英殿专门管理军队和处理军队事务避免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文官在军务上指手画脚因为军队事务系到国家安危不能让呆子在这间开玩笑。军务院他的老师孙承宗来主管其能力和忠诚都值得信任。
除开了军务的内阁只能以政务院的名号来处理政务来处理政务只需要就事论事按律而行或者商议决断但天启知道大明官场的传统是对人不对事就算说得再确只要说话的人不令人满意那这事也会被反对。为了不让大家为了反对而反对天启把管事的政务院和管人的都察院再次拆分开。在官员的升迁上规定不以功劳论功升迁而以能力升迁并且还规定要以年龄来限制人想不断升迁的野心政务院管事都察院管人互相与合作。
大明的官员基上都是科举出身在管理方面领悟到的知识不外乎是什么耕者有其田、轻徭薄赋能方法而且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老百姓最大的恩惠很喜欢百姓们把他们看成青天名垂青史尽管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不青还很黑。他们的这种管理方法在常情况下百姓们还能勉强度日但是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就过不下去。这些官员在位时要捞银子不做官了就回家买田置地当地主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自身就变成了祸害百姓的人祸。
大明现在土地上的出产身不高百姓们上交了赋税所剩身就不多如果再让这些地主盘剥一次百姓们度日就很艰难遇到灾害只有背井离乡。从这点来说大明官员的管理方式是落后的、越走越没有前途的管理方式。这种约束型的管理方式没有或者说扼杀了创造力被管理者看不到前途除了忍受就是茫然。为了改变这种维了很多年都快维不下去的管理方式天启决定在这种约束制度下增加点推动力和吸引力。
大明现在是一个农业帝国农民在忙完农活的时候都是闲着或者是在干一些劳累但没什么用的事必须通过开矿、开工场等把休闲但很贫穷的农民组织起来做事。农民在农闲做工或者干脆丢掉土地成为全职工人一方面可以给普通百姓一个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那些有钱人一个新的投资渠道避免他们只想着如何在土地上压迫剥削普通百姓。大家都有利大家才都高兴这也可以看着是有钱人和穷人之间的新的合作方式。
但是如何施展推动力把农民转换成工人如何运用吸引力将有钱人在土地上的投资热情吸引到开矿、开工场等新兴事务上这个问题不是目前的大明官吏所能回答的更不是他们明白并坚定去做的。为了让官员能够在社会转型期间不走弯路和回头路也为了官员们不Lg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在不必要的事务上天启成立了圣学院和博学院。圣学院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大方向的规划博学院的作用就是在具体事务上给官员们以。
比如说在某地要栽桑养蚕缫丝博学院可以根据其要求帮助其规划桑田的种植面积选择桑树和蚕的品种缫丝车的制造甚至缫丝车上的加捻装置和绞装装置的改进。而圣学院就需要在当地官府里查询资料看地的粮库是否充盈周边府县的粮库是否足够。如果不满足天启规定的县粮库的存粮够全县人三年消耗周边府县粮库的粮食够一年消耗那么圣学院就会告知政务院禁止该地种桑养蚕就算要种也得种在山坡上河道边不得占用良田。
政务院管事都察院管人博学院在具体事务上圣学院把握大局天启在有大事和急事时才来看一看这看起来能够常运转不用太劳累。但是大事和急事太多了很多事情都是大家以前没有见过的比如说移民问题、良种问题、修路、开矿、工场等问题。出于稳妥起见还是有很多人来麻烦天启经常有人烦让天启感到很不轻松加上日常事务的处理经过他得看尽管别人都处理完了而且每十天才看一次。
天启想搞个自动化管理模式他在确保键权力不放手的前下把该推的事务都推了出去但现在看来效果不佳丢掉一摊事又生出一摊事这还是这几个月女真人和蒙古人忙不过来没有骚扰边的情况下如果现在不解决好过一阵增加上边患问题那就该忙得焦头烂额了。天启想了很久最后终于发现自己的失误在哪里了原来是自己把处理大事急事这些事情看得过于简单没有找帮手帮自己。
天启明白原因后决定多找几个人来帮忙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后成立了监政院。监政院的人选就是把信王、刘宗周、徐光启、高攀龙等各部门的头拉过来他们在监政院算是兼职有了大事急事大家在一起先分析问题该哪个部门负主要责任就立即去办该配合的部门也立即找人去配合。这几人最后给个意见出来直接实行只需要把过程呈给天启看就可以了。
天启这样做一个原因是认为自己一个人力量太小应付几个人多势众的部门很吃力。另一个原因是要把圣学院和博学院跟朝事务的执行机构结合起来。在这之前圣学院全是退休的老臣博学院也多是根据兴趣进来的人包括很多泰西来的外国人怎么看也只能算是两个学术机构。天启把刘宗周和徐光启这两个圣学院和博学院的头拉进监政院虽然没有改变圣学院和博学院的学术机构性质但方便了大明的决策机构及时得到圣学院和博学院的帮助。
监政院设在慈庆宫是因为慈庆宫现在没人住而且慈庆宫距离文华殿的政务院比较近。慈庆宫在以前一直是作为太子的居住地天启在登基之前在里面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让信王住过信王开府成婚后也搬了出去现在一直是空的。在打扫改装慈庆宫的同时天启让人以建极殿为界作了隔离前面的慈庆宫、建极殿、仁智殿等都作为处理朝事务的办公场所这也包括了更前面一些的文华殿、武英殿、六科廊等。
乾清宫在上次王恭厂爆炸时死了很多人一些毁损的殿阁也没有再有大的修缮加上天启现在住在养心殿轻易不上朝所以乾清宫现在也空闲在那里等有钱又有闲了再说就算有事要召集群臣也可以在皇极殿或者建极殿议事。这样一来乾清宫、养心殿、慈宁宫、仁智殿、奉先殿等地方就禁止外臣出入宫嫔妃要出去也从后面的玄武门出入保证内外有别以免出安全隐患。
九月一日刚刚成立了监政院天启就在监政院里召集大家开了个见面会见大家来时都很新奇天启问信王道:“信王你也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现在又来到这里有没有什么感觉?”
信王只有十六岁还是个毛头小伙不过婚后的男人都会成熟很多经过女人的泪水和柔情后至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信王见天启问他点头说道:“臣弟搬离这里住到现在的信王府也只有几个月但现在看来却好像过了好多年。想起皇兄为了方便臣弟不走远路允许臣弟在这里住还给臣弟了几位老师臣弟心就充满了对皇兄的感激之情。”
天启见信王说起给他师傅的事就顺口问道:“文震孟、黄尊素、钱谦益等人现在怎么样?”
信王说:“文震孟文师傅在军务院军政处臣弟很少见到他只在端午、秋等节日时打发人给文师傅送过一些节礼听说他现在很忙好像忙着整编军队里的一些旧习惯。黄师傅和钱师傅就在礼部臣弟经常能看见他们他们做事也很得体。”
天启点头说:“既然是你的师傅就要留下心等他们的年纪到了该的坎就要想办法给他们一平时也经常醒一下他们做出点成绩。今天找你们来一是初次成立监政院先开个见面会另一个重要事情就是要你们想一想怎么在下面也成立监政机构当然在下面也可以说成是辅政机构。”
天启风云197_197监政辅政(上)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