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西安北郊,寒风冽冽,冷风凛凛。
从古汉城到天齐祠有三十公里左右,一般人至少要两三个时辰。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赵庄已经接近了天齐祠。西汉时,人们发现了这个天地间巨大的秘密之后,每年都会在冬至这天来这里祭祀天地,原先的天齐祠是一个直径270米的正圆形大坑,深度为45米。圆形效法太阴之象,二七数字代表三三为九,九九归一。而深度四十五米,则表示天玄地黄,九五之尊。
赵庄的眼前出现了一座两三米高的小土包,这座小土包包围在田地之间,在四周平整的地畦的映衬下,仿佛一座高大的土坟,也象是被村民耕作时遗忘的土堆。赵庄不敢怠慢,这座看似平常的土包,正是五帝坛之一的炎帝祭坛。
天地原点天齐祠的东面,有五座祭坛,祭祀的五位人间帝王。分别是东方青帝伏羲、西方白帝少昊、南方炎帝神龙、北方黑帝颛顼,和位于中央九五之位的轩辕大帝。五座祭坛形成一个十字交叉的形状,南北子午线和东西卯酉线的交汇点处,正是轩辕皇帝的祭坛所在的位置。从东方青帝伏羲经过中央轩辕皇帝,再到西方白帝少昊,三座祭坛连成一条横跨东西的卯酉直线,和这条卯酉线的正西方紧紧相连的,就是天地的原点天齐大坑。
赵庄在炎帝祭坛旁边的田间土路上停下脚步,年久失修的炎帝祭坛长满了杂草,四周被村民挖去的地脚像土墙一样耸立着。祭坛的西侧,有间孤零零的土坯房,房前屋后有几棵落了叶子的小树。土坯房的右侧,有一条半人高的矮土墙,墙头也已经被风雨浸蚀成了光滑的圆形。
没有人声,也没有狗吠。一望无际的旷野中,看不见半个人影。赵庄看了眼抱在怀中的伍天择,伍天择也正睁着一双疑惑的大眼睛在看着赵庄。赵庄对他笑道说:“天择,我们终于到地方了。”
伍天择用呀呀的婴语问道:“我们到哪儿了?”
赵庄回答道:“到你该来的地方。”
伍天择不满地呶起小嘴,说道:“哪里不是我该去的地方?”
赵庄被伍天择这句充满禅意的婴语说动了,他慈祥地看着伍天择,回答道:“果然是一语惊人!是的,七年之后,试问三界之内,六道之中,哪里不是明阳烛照该去的地方?”
伍天择不再理他,张大嘴巴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用婴语叫道:“我饿了!”
赵庄被伍天择的婴语逗乐了,他轻轻拍着伍天择的背,安慰道:“别急,马上就能喝上热腾腾的小米粥了!”
伍天择撇撇嘴,算是对赵庄这些天来对他照顾的不屑。赵庄无奈地摇摇头,抱起伍天择向土坯屋走去。赵庄对这间茅屋并不陌生,他曾和米玉曾经在这里呆过一段时间。熟悉的环境,让他想起自己和米玉在这里渡过的那段快乐的时光,想起这些,赵庄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
半截矮墙垒起的院子没有门,赵庄走进院内,一眼看到紧闭着的屋门,他心中不觉警觉起来。赵庄咳嗽一声,屋内没有人应答,他快步上前,轻轻一推,门开了。
由两间土坯房组成的茅屋内,蛛网遍布,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人住过了。赵庄移步走进里屋,破烂的土炕上同样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灰尘。
出事了!
赵庄的脸色瞬间变得冷峻起来,他思忖着守坛人的离去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自从西汉时期建起了这五座帝坛以来,一千多年来,无论江山如何易主,战火如何蔓延,五帝坛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无人看守的情况。
唐朝以前,在这里看守五帝坛的都是隐身于官府之内的天人武员。唐朝以后,因为风水轮流转的缘故,这里的龙气东移,帝王们也就不再在这里祭祀天地,朝廷也就不再专门派人在这里看守了,五帝坛和天齐祠也慢慢被人遗忘,变成了几座荒丘。
但是,龙气运行随云就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本来就是龙气因应时运的变化,并不稀奇。而凡人世利,偏执于趋利避害,一谓求好贪久,追名逐利,也是人之常情。但华夏九州的天齐原点并没有改变,巨龙七寸的咽喉位置也不会改变。天人福佑炎黄子孙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没有改变!
早在西汉时期,有慧眼真人发现这里是天地的原点之前,天兵天将已经在此护佑了数万年。他们化作凡人之身,或孤身一人终老于此;或示现子孙满堂,薪火传递。表面上看上去,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不过是当地普通的百姓,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代代相传。实际上全都是天人化身,他们在此累世转世,只为镇守九州地心,护佑华夏苍生。
赵庄在欲界天里地位很高,名叫庄蝶子。他是欲界天四大王众天夜叉天王的得力干将,深得夜叉天王信任。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天下大乱,名不潦生,地气下陷,龙气欲绝。庄蝶子为救万民于水火,自动请缨,来到天齐原点,斩妖气除孽阴,匡扶天地正气,力挽人间狂澜,终于保住了天齐咽喉。
也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天齐护佑使的庄蝶子在这里见到了米玉,从此以后,两人坠入爱河,宁做鸳鸯不做仙,远离天人道,泛舟江湖,耳鬓厮磨,共渡了一千多年。直到后来米玉被灭梵虏走,赵庄才又回到四大王众天。
当年庄蝶子赵庄带着米玉隐居时,前来接替他镇守天齐坑的,是同样来自四大王众天的天神,名叫无为子。他在四大王众天里的地位和庄蝶子相当,也是夜叉天王最得力、最信任的天神。
一千多年来,无为子和护佑天齐祠、五帝坛的所有天神一样,在这里累世转世守护,从未离开,也从未空缺过。
可是,为什么现在守护炎帝神坛的无为子却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