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恰好属于CC系控制,与孔祥熙不和。于是王芸生草拟社论一篇予以揭露,刹时间举国哗然,学生游行,于右任弹劾,孔祥熙不得不辞职下课。孔令伟的胡作非为把自己的老爹弄下了台,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如果你要以为孔令伟的种种乱来会导致宋美龄日久生厌,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到了台湾之后,孔令伟简直就是宋美龄的代理人,任何人想找宋美龄办事,只有通过孔令伟。只要孔令伟同意,宋美龄没有不给办的。
一直到宋美龄96岁的时候,因为孔令伟癌症住院,宋美龄还从美国坐了20个小时的越洋飞机,飞到台北的振兴医院,整整陪护了昏迷不醒的孔令伟10天才洒泪离去。
在网上很多作品中,孔令伟被描绘成没脑子的纨绔。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事实,孔令伟不但喜欢读书,还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所以孔令伟这个人不是一个没文化、不懂事的惯坏了的孩子。她长期担任宋美龄的秘书,宋美龄当年在美国国会以及全国巡回演讲的时候,几乎每一篇演讲词都经过孔令伟润色定稿。
说宋美龄不知道孔令伟这样子胡作非为,说孔令伟年轻不懂事都不是事实。宋美龄在美国出席记者会的时候,有美国记者直接就问,为什么中国很多人说您和江结時身边的人经常胡作非为?宋美龄当场语塞,无言以对。这说明不但民国很多人对于江家有不满之言,也说明即使是美国人也不是没有听说过。
结果就在宋美龄哑口无言的时候,孔令伟在一旁用流利的英语说:中国有句话叫树大招风,就是如此而已。听听,这是一个不懂事的人吗?
说到底宋美龄的美国演讲之所以大获成功,国会议员们之所以如痴如醉,并不是宋美龄有一颗美国心得到了美国人的强烈共鸣。而是宋美龄非常了解美国人,知道他们喜欢听什么。
宋美龄在白宫成为罗斯福夫妇的贵宾,罗斯福非常喜欢宋美龄。但很快罗斯福就认识到了宋美龄的本质,他曾经对儿子小罗斯福说:“毫无问题她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而我绝不想在她的国内使人知道我是她的一个敌人。可是目前在中国有谁能替代江的地位呢?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领袖。江氏夫妇固然有很多短处,可是我们却不得不依靠他们。”
这说明什么?罗斯福认识到宋美龄所说的对于美国人民主自由价值观非常倾慕的论调,实际上只是为了投机才这样说。什么是机会主义者?无非是有目的的说假话而已。
也就是说罗斯福早就看出来宋美龄喜欢的是封建式的特权,而不是以法律与平等为代表的共和理念。实际上说宋美龄这个人爱权并不是过分之辞,宋美龄是不像后来的江清、叶裙那样胡来,但作为一个酷爱权力游戏的女人,三个人其实是一回事。
江叫時1975年在台湾逝世的时候,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也就是孔二小姐的哥哥,就紧急从美国赶回来。回来做什么呢?
因为在国民党内有一大派别叫“夫人派”。这一派不支持江经国接班,而是主张由宋美龄接任国民党总裁。如果宋美龄是一个对政治淡泊的女人,怎么会出现这个“夫人派”?
但当时国民党的中央秘书长张宝树等一帮体会江结時传子意图的人强烈反对,最后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临时会议修改党章,把总裁称号永远保留给江结時,坚决阻止了宋美龄的上台。
宋美龄没能接江结時的班,但她对国民党的对美外交,仍然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当然这方面由于宋美龄长期的努力以及能力,也没有人能跟她争。
实际上在晚年高龄之时,宋美龄仍然在政治上想对台湾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江结時死后宋美龄在美国住了11年,她1986年又回到台湾,这一住就是五年。
宋美龄在当年发表纪念江结時的文章,这本来是一件平常事。但这篇文章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题目,叫《我将再起》,在台湾引起巨大的轰动。
不管宋美龄当时想干什么,这样说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实际上我觉得宋美龄应该是在政治上仍然不死心,她作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频频约见国民党的党政军首脑人物,曾经引起台湾媒体的弹劾。
不过宋美龄有一件事值得我们赞赏。1988年江经国逝世,宋美龄起初强烈反对李灯辉继任。后来看实在阻止不了,就提议党政分离,避免李灯辉“总统”和党主席一人身兼二任。宋美龄的意图很明显,这样可以互相牵制,防备李灯辉大权独揽。
但台湾当时的政治局面已经是“去江家化”成为潮流,最后这个意图也失败了。不过这件事明确显露出,宋美龄坚持江结時的一贯立场,就是反对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1988年国民党十三大,宋美龄发表了《老干新枝》的演说,这可以说是她最后一次试图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的努力。但在台湾政坛引起的余波非常短暂,标志着宋美龄也好、江家也好,在台湾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所以不能仅仅把宋美龄看作是对江结時有巨大影响力的女人,实际上这样看很不全面。准确的说,宋美龄真的是江结時想独自掌控中国的亲密战友,两个人在这方面高度契合。
宋美龄在抗战中表现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当然是空军;二就是对美外交;三则是对战争孤儿的保育。公里公道的说宋美龄在这三个方面是有贡献的。
民国一共有两个女中将,一个是内蒙古的奇俊峰,一个就是宋美龄。奇俊峰作为内蒙乌拉特西公旗的王妃(福晋),在丈夫去世后执掌全旗。当时德王已经投日,这个奇女子率领人马投奔国府,《中央日报》说她是“第一个从日伪占领区投向抗日阵营的蒙旗王公”。
1938年5月军委会任命她为乌拉特前旗防守司令部司令,并授予少将军衔。1940年6月,奇俊峰蒙江氏夫妇亲自召见,当场任命奇俊峰为中将。
不过另一个女中将宋美龄跟奇俊峰不同。奇俊峰的中将是跟日本人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宋美龄则是因为是江的夫人而顺势得到的。
从中山先生提出“航空救国”开始,国民党对空军就格外重视。1926年底,北伐军在上海、南昌等地收编了直、鲁两系军阀的航空队,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航空队。1927年3月,成立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航空总队,同月接收了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航空司令部,在上海成立了东路军航空司令部。“宁汉合流”后,武昌军委会航空处并入南京的总司令部航空处。不久,航空处改为隶属于国府军委会。这段时期可以看作是国府空军的萌芽阶段。
1928年4月,北伐军由南京出发,航空司令部随队沿津浦线北上。6月,北伐军接收了北京政府的航空署,同时接收了京津一带所有的航空机构和飞机器材。11月,由于北伐成功,航空处改组为航空署,改隶行政院军政部,主持全国航空事务。
1929年5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航空司令部。这可以说是国民党空军的正式发端。1932年8月,航空署划归军委会,不再隶属军政部。1934年5月,航空署改组为航空委员会,江结時兼任委员长。1936年6月1日,航空委员会改组为空军司令部。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的正式成立。
1936年1月,航空委员会从南昌(原来在江西剿共)迁回南京,同年4月再次进行调整,航校校长周至柔调任航空委员会主任。增设了秘书长一职,由宋美龄担任。
宋美龄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据说是周至柔的提议。周担任主任以后,深感工作难做,所以听了人劝干脆请夫人来当秘书长。
果然是立竿见影,宋美龄一上任,航空委员会办起事来一路平趟。宋美龄的权力欲在这个职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也确实认真,据说曾经刻苦的钻研航空技术,很快就成了行家里手。
按说既然已经是专家了,不应该还能犯出我们前面说的把购机款存入银行这样的傻事。可是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真贪,反正这件事就这样发生了。
为了查证这件怎么看怎么像谣传之事,我也是花了很大功夫去网上查证,现在看来恐怕还真是真的。宋美龄上任秘书长后,当时中国的进口飞机之事统归航空委员会管辖。宋美龄觉得飞机我们不能自造(仅有散件组装的能力),全部购自外国价格又非常贵。关键当时正值全世界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的时代,一种新飞机出世,最多保持两三年,便为另一种更新式的飞机所取代。这样难免会花很多冤枉钱。因此她想出一个办法,把空军的经费储蓄起来,暂时停止购买飞机,只要现有的飞机能维持正常训练就行。到必要时,只要有钱,何愁买不到飞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