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天气骤变,出门时颇有些哈气如冰的感觉。与外间不同,京都的百文书肆里暖意融融,一排排的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放置着一册册的书本。
室内一如往常得寂静,除了走动的脚步声,便是不时传来的翻页之声。
偶尔有客人询问出声,伙计很快便答了话,不管是买书还是看书,伙计处之并无异样。
如今的百文书肆在京都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如果说曾经的诗集给了它显露人前的机会,那之后的发展便是它自己的能力了。
从经集注解故事游记到天文地理匠学算术,百文书肆简直无所不包,很多书本更是之前从未问世的。
尤其是故事游记,几乎每月都有新书上架,都说打铁趁热,人家上新书速度看重的便是人气。
至于价格,绝对到不了吓人的地步,比之以前,简直堪称廉价。
都说读书费钱,寒门子弟发愁的除了笔墨纸砚,便是花费巨大的书本了。
有钱能买到尚且要说一声好运,最让人难过的是莫过于藏书的珍贵,有些书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有时甚至连借阅都是难事。
余筱影刚知道这些时很是不解,不过她那段时间懒得动脑,王府里本就有藏书,她问过安亲王之后,便有了抄书的机会。
石夏办事很快,没过多久,王府里的藏书清单便被整理了出来。
他便听从余筱影的吩咐,让人换着班日夜不休地抄书,反正给的钱足够,正好可以给一些生活贫苦的读书人贴补家用。
只是藏书倒也简单,更珍贵的是各种注解,天下读书人考科举可不就是很需要这些?
有魏如玖在,她刚刚提了个话头,他便闻弦知意,也不知他跟孟嘉晏说了些什么,没过几日便从孟府抱来了一摞书籍,尽是注解精要,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其实余筱影开始并没有看重这些,她更看重匠学算术一些,奈何如今的读书人十分看重科举,便也只能入乡随俗了。
说到这里,她有些无力,目标人群多不认字,认字的人又一心扑在科举上,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至于话本游记,不过是闲来打发时间罢了,顺便还能让人多挣些钱,何乐而不为呢?
书肆里此时正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自然是知道这家书肆的,但还是第一次亲自来到这里。
他握着手里的书册,突然想起来京途中的事。
那时他惊讶于马车里送来的孤本谢礼,以为那位余姑娘并不喜好这些,才会出手这么轻易。
如今想来倒是他想错了,她看重的,又何止那些孤本?
谢洛走出门,身后的峦河抱着一摞书跟在他身后。
仔细看的话,便会发现主仆二人的穿着似乎有些单薄,偏又是不惧冷的样子。
他伸手捻了捻袖口,心底叹了一口气。
衣服还是之前有人送来他的小院中的,来人说是二公子吩咐的,可他跟那位二公子虽然见过几面,但着实不熟悉,想来还是因为她吧。
他想起她那双平静的眼睛,全无旖旎之态,又想起信儿提起她给的点心铺子,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有如今的造化,似乎全因为来京途中的那段时间的相处,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他抬头向着北方看了一眼,远处天色蒙蒙,看来一场风雪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