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毫米手枪编辑词条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立刻编辑>>中国的*手枪包括9毫米手枪和5.8毫米手枪两种,两支枪外形相似,内部结构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被称为中国手枪的
“姊妹花”。快速导航目录?1简介?2研制过程?3内部结构?4结构重量1简介编辑*手枪是我国首次成系统论证、成系统研制的手枪,从1987年开始着手论证工作,1994年正式立项,1998年9毫米手枪及弹完成设计定型,2000年5.8毫米手枪及弹完成设计定型,整个过程历时10余年,开创了我国手枪发展的新局面。
*手枪装备部队结束了*手枪
“统治”我军手枪装备长达半个世纪的局面,使我国彻底改变了手枪仿制的历史。
两支枪的优异性能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在福布斯评选的世界十大名手枪中,中国的*9毫米手枪就赫然位列其中。
由于9毫米手枪装备时间要早于5.8毫米手枪,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其名气也大得多。
而5.8毫米手枪后来居上,风头已逐渐盖过了9毫米手枪。2001年8月,由北京军区选拔出来的10名侦察兵组成的中国队,在第10届
“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训练和比武大赛赛场上一举摘得桂冠,其中中国侦察兵使用的就是装备不到半年时间的*9毫米手枪。
在
“平行绳索手枪射击”项目的比赛中,队员们要在两个山头之间拉起的两根几十米的绳索上攀爬前进,一只手要紧抓绳索前进,另一只手还要边装子弹边对几十米外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
这个项目不但困难而且非常危险,两根绳索平行,人悬在半空中,稍不小心就会掉入山涧,粉身碎骨。
但是在队长吉松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个个身手敏捷,枪响靶落,隐蔽在灌木丛中的几十个目标,全队仅用3分钟便干净利索地将其消灭,而其他外国队大都需要近10分钟时间,还难以全歼目标。
通过此次比赛,其他国家的队员顿时对我国的9毫米手枪另眼相看,纷纷要求试射这支神秘的中国手枪。
2研制过程编辑*手枪的研制也可谓是一波三折,从论证、研制、定型到生产,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艰辛与磨难。
进入1980年代后,我军装备的*7.62毫米手枪越来越显得与时代不相称,因此急需一种新型手枪来替代老态龙肿的*手枪。
对新手枪的研制而言,首要工作是论证提出新手枪的发展思路和指标要求。
但是在当时,由于我国*结束不久,工业基础还很落后,也没有多少技术积累,因此论证工作进行的很艰难。
但是,军队论证部门却大胆提出:新手枪要具有中国特色,总体性能要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
通过进一步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又明确了我国新手枪研制的指导思想,即:提高武器威力,增大弹丸杀伤效果和穿甲性能,减轻武器系统质量,提高武器可维修性;外型美观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换,便于大量生产。
此后,论证部门的科研人员开始对各国装备的手枪进行研究,在当时国外*大多数采用9毫米口径,如美军装备的M9手枪,奥地利的*17手枪,前苏联马卡洛夫手枪等。
9毫米口径是当时*的主流口径,除马卡洛夫手枪用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外,其他手枪都是使用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因此我国是不是也要搞9毫米口径的手枪?如果选择9毫米口径的话,那我军新手枪的研制工作就会少走好多弯路,国外大量数据资料都可以作为借鉴,且对将来外贸也很有益处。
当时,中国的5.8枪族正处于研制阶段,经过近20年的摸索,我国对小口径杀伤理论已经非常了解,采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弹丸来提高杀伤威力已经被大量的试验所证实,也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因此,很多人主张研制5.8毫米小口径手枪,统一我国的口径序列。
一时间,两种意见方各执一辞,争论地难分难解。为此,论证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打肥皂,打钢板,打活猪,光试验消耗的肥皂就达5吨多重。
试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最终验证了5.8毫米口径手枪是可行的,而在发展5.8毫米口径还是9毫米口径方面却未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因此论证部门最终提出9毫米口径手枪装备营以下军官,5.8毫米口径手枪装备团以上军官,作为新手枪系列,同时进行研制。
这个结论得到了领导机关认可,也因此有了现在的两种口径的姊妹手枪。
现在回过头来看,研制的结果并非是当初所设想的,但是以9毫米手枪作为警用,通过扩充弹种来达到特殊的作用效果,而5.8毫米手枪作为军用,也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搭配。
在新手枪的研制过程中同样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开始研制时,总师曾经提出过设想,为了简化工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进度,采用两种口径同一种结构方案。
但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实际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9毫米手枪要求既可使用新弹,又可使用帕拉贝鲁姆9毫米手枪弹,在新弹未研制出之前,可用帕拉贝鲁姆9毫米手枪弹进行试验,相比而言9毫米手枪研制进度较快,这也是9毫米手枪先定型的原因。
在研制初期,为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了可以进行多种方案设计,不断比较、优化的设计思想。
经过方案的初选,最后有5种方案参加了设计评审,分别为采用半自由枪管短后坐回转闭锁机构的9A型方案和9A1型方案;采用枪管回转闭锁机构的9B型方案;枪管上下偏移闭锁机构的9C型方案和9-Ⅱ型方案。
最后专家建议在9A型方案和9-Ⅱ型方案的基础进一步试制和试验,然后优化成一个方案。
通过近5年的多次优化改进设计、试制和试验,最终9毫米手枪及弹达到了设计定型要求,先于5.8毫米手枪设计定型。
在5.8毫米手枪的方案阶段,有专家提出了5.8毫米手枪作为装备团以军官的自卫手枪,体积太大,建议缩短全枪长度。
于是研制人员开始进行短枪管方案设计。但是短枪管方案在设计和试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先后经过两轮设计、试制和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结果,出现了射击震手,枪口火焰和噪声大等问题。
直至1996年3月,在短方案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才又不得不重新回到长枪管方案。
5.8毫米手枪在设计过程中也提出了枪管回转闭锁、枪管随动、两种枪管起落、中间块闭锁等五种设计方案。
经过评审和优化,最终采用了枪管回转半自由枪机方案。自动方式和9毫米手枪不同,这也和小口径弹的特点有关,因为5.8毫米手枪在采用自由枪机时后坐能量大,不好控制,而采用非自由枪机方式时又因为能量不够容易导致后坐不到位。
在两种口径手枪先后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试用后,又出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军队到底是装备9毫米手枪还是装备5.8毫米手枪呢?
由于二者均是综合性能较好的手枪,为此又不得不重新组织军事院校和野战部队进行两种手枪对比试验。
经过综合各种因素并充分听取部队意见后,认为5.8毫米手枪的综合性能优于9毫米手枪。
最终部队决定采用5.8毫米手枪,而9毫米手枪配发给、武警使用。
3内部结构编辑*9毫米手枪和5.8毫米手枪在结构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采用*回转式击发方式,发射机构为拉杆分离式,可单动或联动;供弹采用了双排双进结构;握把采用新型工程塑料;设有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具有膛内有弹指示、弹匣余弹显示及空仓挂机功能;弹匣卡笋能左右互换,结构简单可靠;套筒座上留有辅助瞄具接口。
两枪大部分零件通用,不通用的零件包括枪管、底把、连接座和弹匣。
*手枪在设计过程中将零散的零件组合成部件或组件,方便使用,方便维护保养,体现最明显的是发射机组件,将*部件、拉杆部件、阻铁部件、保险、单发杠杆和销轴等完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为了简化结构,有些零件还可一专多能。套筒座为注塑成型工程塑料件,是手枪的基础部件。
其主要作用是联接装配其它零部件成一整体,射击时是握持的主体。其内部容纳了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弹匣卡笋和弹匣卡笋簧。
设置在套筒座尾部的定位面和在护圈上方安装的挂机柄能将发射机组件稳固地定置在套筒座内。
弹匣卡笋可根据需要左右调换,便于左撇子射手使用。发射机座为冲压件,弹性好,可起到减缓套筒后坐到位时撞击的作用。
其上还设有导轨和抛壳挺,为套筒前后运动提供支撑,并实现抛壳。在发射机座上还设置了容沙槽、排沙槽,提高了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可靠性。
*手枪采用片状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在照门和准星上均涂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射击。
缺口照门可沿水平方向调整移动。在套筒座的两侧设有沟槽,可安装激光指示器和强光灯等附件,提高快速射击的能力。
*手枪设有联动机构,当膛内有弹、手枪又处于保险状态需要射击时,打开保险后即可扣动扳机,扳机拉杆直接带动击发杠杆、*向后旋转,转到一定位置时击发杠杆解脱击针保险,单发杠杆强迫扳机拉杆自动解脱*,*即向前回转打击击针,完成击发。
*手枪设三重保险机构,分别为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手动保险与其它*基本相同。
用手将保险手柄推到保险位置时,处于待发状态的*便返回到保险位置,此时套筒和扳机处于锁闭状态。
击针保险由保险轴及簧等组成,装在套筒座后端并与击针轴线呈垂直状态。
在任何状态下击针保险轴都将击针限制在套筒的后方位置。只有当套筒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扣动扳机,才能使击发杠杆顶开击针保险轴,从而解脱击针。
在结构设计上有三处起到复进不到位保险的作用。首先当手枪没完全闭锁时,击发杠杆不能解脱击针保险轴,击针处于保险状态,从而保证手枪不能击发;其次,套筒复进到位后有1毫米的自由行程以防止反跳开锁,起到不到位保险的作用;第三,套筒复进不到位时,单发杠杆不能抬起,扳机拉杆不能钩住击发杠杆,顶不到阻铁,从而使*不能解脱。
*手枪设置了空仓挂机机构。套筒在弹匣内最后一发弹射出后复进时,便会被空仓挂机扳把卡住,形成空仓挂机状态。
如果需要继续射击,按下弹匣卡笋,取出空弹匣,将装有枪弹的弹匣插入并锁住,压空仓挂机扳把或向后轻拉套筒并松手,套筒便推弹复进到位,武器又呈待发状态。
再扣扳机,又可继续射击。由于发射枪弹不同等原因,两种手枪在结构设计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自动方式上。
9毫米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和枪管回转闭锁的自动方式。枪弹击发后,9毫米手枪枪管在弹底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枪机一起后坐,联接座螺旋面迫使枪管回转实现开锁;枪机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后坐。
枪机后坐到位后,由于复进簧力的作用,枪机复进推弹进膛。同时,枪管在联接座螺旋面的作用下回转,完成闭锁。
因此9毫米手枪枪管上有两排螺旋闭锁齿,另外还有一螺旋凸台。而5.8毫米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即自由枪机和延迟惯性闭锁相结合的自动方式。
在击发后先是套筒后坐,在套筒后坐一段距离后,套筒内表面的螺旋槽与枪管上的螺旋凸台作用,迫使枪管回转,达到消耗套筒后坐能量、减缓其后坐运动速度的目的。
5.8毫米手枪枪管上只是一个螺旋凸台。此外其他方面的不同还包括:9毫米手枪弹匣厚度较5.8毫米手枪弹匣大;9毫米手枪发射机座上的弹匣槽宽度较5.8毫米手枪宽;9毫米手枪扳机护圈前端面设有直面防滑装置,而5.8毫米手枪采用圆弧过渡;9毫米手枪在外形尺寸上较5.8毫米手枪长2毫米、高4毫米。
*手枪系列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也从此在世界先进手枪行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的手枪正以*5.8毫米手枪为基础进行扩展,*等也已先后定型并装备部队,而9毫米外贸型手枪也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相信*手枪系列今后在防护我军安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结构重量编辑*9mm手枪枪长188mm重量760g弹全弹长30mm,全弹重12.3g,弹头重8g,采用制式的无锈蚀底火,*采用单基*,枪弹速度(V5)为360±10m/s。
在25m的距离上,射弹20发。R50≤25mm,R100≤65mm。
在50m距离上,穿透1.3mm厚的232头盔钢板后,仍能击穿50mm厚松木板,而用其他*弹和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作对比试验,均不能击穿钢板,只在钢板上留下一微凹的痕迹。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编辑词条95式自动步枪(QBZ-95,QBZ为源自拼音
“轻武器-步枪-自动”的类别代码),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突击步枪,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属于95式枪族的一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自动步枪之一,它是中国研制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也是解放军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
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结构采用了回转式闭锁。发射状态可以在单、连发之间调节,*准具为觇孔式照门。
[1]快速导航中文名称95式自动步枪外文名称QBZ-95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枪长840mm主设计师朵英贤所属枪族95式枪族研制机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最大射程800m口径5.8mm容弹量30发步枪类别突击步枪目录?1武器简介?2结构特点?3枪械背景?4军队装备?5优缺点?6武器改进?7流行文化1武器简介编辑95式自动步枪于199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和特种兵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
现已基本装备部队。成为是中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
由于部分相似的外形,95式初时常常会被误认为是法国FAMAS突击步枪的仿制品,但实际上两枪使用的结构原理及设计完全不同(95式突击步枪使用导气式自动方式与枪机回旋闭锁,而FAMAS用延迟后坐式自动方式)95式自动步枪为无托结构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自动机采用短行程导气式活塞,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具有30发塑料弹匣供弹。
*准具为觇孔式照门。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工程塑料。
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较高水平。
机构动作可靠。95式自动步枪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口径*发射器;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
配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95式自动步枪与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形成95式枪族。
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一般被简称为95式枪族。
QBZ97式自动步枪是QBZ95式自动步枪的出口型,口径为西方国家标准的5.56毫米,主要是发射SS109规格的步枪弹。
研制指标要求自动步枪全重小于3.5kg,机枪小于4.4kg,经过初设计,要保持高的零件通用,难以达到指标。
从系统出发必须加大减重力度,选择设计基础枪步枪为优化核心体,控制在3.2kg,机枪相应控制在4kg,才能得到全系统及系统内每项产品达到指标并保持先进的水平。
指标要求自动步枪全枪长不大于760mm(枪管长440mm)、机枪不大于840mm(枪管长520mm)。
经过初设计,在保持零件通用率的情况下,机枪的指标又最为紧张,因此,在全枪长上选班用机枪为优化核心体,优化指标定为840mm。
全枪长又同枪管长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产品的威力水平,因此,在优化全枪长时,必须把选定的枪管长作为边界条件,在系统全枪长达标时,要使威力性能先进,是这项统筹的难点。
95式枪族内自动机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班用机枪之间通用件的比例高,这对生产和维修十分有利。
钢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铝合金零件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上、下护手及上机匣等件采用工程塑料。
95式枪族在通过国家靶场的可靠性试验时,自动步枪故障率在0.4~0.6‰之间,班用机枪在0.1‰左右。
2结构特点编辑概述由枪管、导气装置、护盖、枪机、复进簧、击发机构、*、机匣和弹匣、瞄准装置、刺刀等11部分组成,还有一套附件。
枪管内95式自动步枪95式自动步枪枪管内的枪膛分为弹膛和线膛。
枪管内膛为精锻成形,并进行了镀铬处理。弹膛用以容纳枪弹,线膛能使弹头在前进时作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
枪口装置用来减小发射时枪口的跳动和火焰,并可作为*发射器及刺刀连接座使用。
构造护盖由上护盖与下护盖组成。上护盖上有提把,用以提枪前进。下护盖有握把、扳机护圈、小握把、护盖锁孔、挂合杆,主要用以操持武器和射击。
握把内为附件筒巢,用于容纳附件筒,前端小握把有通气孔,用以及时散热和冷却枪管。
导气装置由气体调节器、活塞及活塞簧组成。气体调节器用以调节*气体的大小,标有
“0”,
“1”,
“2”的数字,分别表示闭气、小孔和大孔位置。通常装定在
“1”上,当武器过脏来不及擦拭或在严寒条件下射击时装定在
“2”上。发射枪*时,必须转到
“0”的位置,以防损坏枪内活动机件。活塞用以承受*气体的压力,推动枪机向后。
活塞簧用以使活塞回到原来位置。枪机由机体和机头组成,用以送弹,闭锁、击发和退壳,并能使*向后成待发状态。
机体上有圆孔和导笋槽,用以容纳机头,并引导机头旋转进行闭锁和开锁,机体上还有解脱凸笋、机柄和复进簧巢。
击针,用以撞击枪弹底火;拉壳钩,用以从膛内抓出弹壳(或枪弹)还有导笋、送弹凸笋、开闭锁凸笋、导槽和弹底巢。
机头有3个闭锁突笋,机头与枪机框的连接以圆柱体进行,在此圆柱体上有一个连体的开闭锁及前后运动的带动凸起。
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凸起的顶部,后坐带动面设计在凸起的根部。复进簧作用是储存枪机、枪机框的部分后坐能量,以便赋予枪机、枪机框向前复进及完成推弹、抓弹、闭锁、解除不到位保险等所必需的能量。
击发机构由扳机、扳机拉杆、阻铁杠杆、击发阻铁、单发阻铁、不到位保险机、解脱杠杆、快慢机、*、*簧、*簧导杆、顶头及击发机座组成。
用以控制待发、操纵击发及保险。快慢机上的
“0”、
“1”、
“2”分别为保险、单发和连发位置。机匣用以容纳枪机,固定快慢机和弹匣。
机匣外有弹匣卡笋和弹匣结合口,用以结合弹匣或弹鼓;机匣内有闭锁卡槽,能保证枪机闭锁枪膛;拨弹凸笋,刚以拨出弹壳(或枪弹)。
用以保证机匣内部免污污垢和便于操作。*右侧有抛壳(或枪弹)口,*内有杠杆式缓冲器和后端的变刚度托板组成双缓冲机构,可降低活动机件后坐时的撞击。
供弹95式自动步枪一般使用弹匣供弹,必须时也可使用弹鼓供弹。可实施短点射(2~5发),还可实施长点射(6~10发)和单发射击。
点射时射速为每分钟100发,单发时射速为每分钟40发。枪管寿命为1万发。
95式自动步枪每支枪配有5个弹匣。弹匣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板簧、卡板、弹匣盖组成,用以容纳和托送枪弹。
弹匣体后端有三个观察孔,分别对正第10发、20发和30发枪弹的底缘,用以观察枪弹的余量。
附件用以分解结合、擦拭上油、携带和排除故障。附件有通条头、通条连接杆(7根)、铳子、铳杆、准星扳手、油刷、油壶、背带和弹匣袋。
使用时,将通条连接杆与通条头或油刷拧结在一起,用以清除枪管内脏物及涂油;铳子用以拆卸击针销、拉壳钩轴等;准星扳手用以校枪时调整准星高低;铳子用以清除枪管导气孔的*残渣。
扣扳机后子弹扳机拉杆拉下击发阻铁,*平移向前打击击针,击针撞击枪弹底火,点燃*,产生*气体,推送弹头沿膛线向前运动;当弹头经过导气孔时,部分*气体通过导气孔,涌入导气箍,冲击活塞,推动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抛壳,并使*向后成待发状态;当枪机退到最后方时,由于复进簧的伸张,使枪机向前运动,推动次一发枪弹入膛,闭锁。
此时,如快慢机定在连发位置,扳机未松开,击发阻铁不能卡住*,*再次打击击针,形成连发;如快慢机定在单发位置,*被单发阻铁卡住不能向前,若要再次发射,必须松开扳机再扣;如快慢机定在保险位置,快慢机轴阻挡,击发阻铁使其不能回转,成保险状态;当*位于后方(即待发状态)保险时,扣不动扳机,不能击发;当*位于前方(即击发状态)保险时,活动机件不能压*向后成待发。
95式枪族的瞄准装置有传统机械式、简易夜瞄、可装白光瞄准镜及二代微光管的微光瞄准镜,表尺上有觇孔型照门,标有1、3、5三个字样,分别表示100m、300m和500m,表尺照门上的荧光点与准星两侧的荧光点组成简易夜瞄装置。
准星由准星座、准星连接座、准星护圈和准星4部分组成,准星可拧高、拧低,准星连接座可左右移动,准星连接座和准星座上各刻有一条刻线,用以检查准星位置是否正确。
瞄准镜座用以安装白光、微光瞄准镜。白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3倍,用于远距离目标精确瞄准。
白光瞄准镜用于对600m内(配于自动步枪时)或800m内(配于班用机枪时)的目标实施瞄准射击和战场观察。
当目标宽度为0.5m时,可概略测定目标距离。白光瞄准镜主要由物镜组。
分划调整机构。目镜组。眼罩、照明机构和与枪配合的锁紧机构等部分组成。
微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也为3倍,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的生动目标精确瞄准。
两种瞄准镜通用于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并能在枪身上快速装卸。微光瞄准镜是一种轻便的被动式夜间瞄准器材,可有效地进行夜间精确瞄准;观察发现敌人所使用的红外光源或其他光源的位置。
在无月星空、中等对比度、背景不透亮的条件下,能识别200m处站立的人员。
微光瞄准镜主要由镜体、成像系统、分划调节机构、低温外接电池及罩具等组成。
刺刀(匕首)用以刺杀敌人,也可作为格斗匕首和野战工具用。多功能刺刀95式自动步枪由刺刀和刀鞘组成,刺刀上有剪刀部位、剪刀轴孔、锉削部位、刀环、刀柄座、砍削部位和锯割部位;刀鞘上有挂带、带扣、磨刀石、平口起子、剪座和轴。
(注:战斗中如需用刺刀刺杀敌人时,应将刺刀装在枪上,其要领是:将刀环套入枪的瞠口装置前端,刀柄座的T形槽对准枪上刺刀座的T形凸笋,向后拉到定位。
卸下刺刀时,左手握护盖,右手用力按压刀柄左右凸笋(刻有直纹处),然后将刺刀向枪口方向抽出,并装入刀鞘内,挂在腰带上)。
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切、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于自动步枪,也可用于班用机枪。
95式枪族发射5.8mm普通弹系列,必要时还能发射5.8mm机枪弹系列。
步、机枪还能实弹发射标准接口尺寸(Ф22x125mm)的枪口*,也能安装快速拆卸的35mm口径下挂*发射器。
95式自动步枪具有射速快,威力大,射程远。其性能已经远远超越了81式自动步枪。
弹药95式自动步枪配用5.8mmDBP87普通弹,是5.8mm小口径枪弹中的主要弹种;必要时DBP87普通弹也可配用于88式5.8mm通用机枪和88式5.8mm狙击步枪等步兵轻武器。
DBP87弹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DBP87弹在初速、直射距离、高于5.56mmSS109弹和5.45mm7N6弹。
在同等距离内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均优于SS109弹和7N6弹(又称M74型步枪弹,供俄制AK74、AN94等自动步枪使用)。
5.8mm普通弹同北约5.56mmSS109弹相比,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外弹道直射距离也比较远。
3枪械背景编辑95式自动步枪该枪一般使用弹匣供弹,每支枪配有5个弹匣,必须时也可使用弹鼓供弹。
可实施短点射(2~5发),还可实施长点射(6~11发)和单发射击。
该枪由刺刀、枪管、导气装置、瞄准装置、护盖、枪机、复进簧、击发机、*、机匣和弹匣等11部分组成,另外还有一套附件。
95式自动步枪存在很多瑕疵,比如:没有空仓挂机、塑料弹匣不过关、人机效能不好、护木过短,不利于射击稳定性,这还没有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瞄准。
只有瞄准才能打中目标,我们都知道以前的81式自动步枪的瞄准具是缺口式的,但是95式自动步枪的瞄准具却不是这样的,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在装备部队以后,以前用惯了81式的战士们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就会造成训练的耽搁,95式自动步枪装备了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但这些装备的造价很贵,以我军来说,只能装备一小部分部队,所以95式自动步枪的瞄准具是它的一大弊端。
4军队装备编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解放军就开始列装使用5.8×42毫米枪弹的新式枪械,以87式突击步枪为开始,接下来就是88/QBU-88式半自动狙击步枪。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无托95式枪族被引入,其中包括95/QBZ-95式突击步枪、95B/QBZ-95B式*以及95/QBB-95式自动步枪。
这些枪械的出口版利用5.56×45毫米枪弹。95式枪族是中国一线部队所用标准枪械。
中国武装部队引入的下一款5.8毫米枪械就是其于1999年列装的88/QJY-88式机枪。
03/QBZ-03式步枪是中国最新引入枪型,这款经典枪械是在21世纪初引进的。
这是中国的后备武器,因为一些高级军政官员仍不信任无托设计。03式步枪拥有可折叠*,为二线部队与伞兵部队所配备。
5优缺点编辑优点95式自动步枪稳定性好,精确度高,而且杀伤力大,95式自动步枪5.8毫米弹药可在100米内击穿8毫米钢板并仍带微弱杀伤力。
枪身较短,携带方便。可全天候作战。缺点95式枪族比起中国军队过去装备的枪族在战术性能上得到提高,但在部队使用中,也提出了一些95式枪族的缺点,例如:受研制时认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其扩展功能方式采取的是最简单的连接座式,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无法形成模块式功能,难以满足部队对功能多样的需求。
95式自动步枪95式自动步枪没有空仓挂机,这也是该枪饱受争议的焦点之一。
通常而言,空仓挂机起到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提醒士兵枪弹已经打完,二是便于快速装弹。
从实战的角度看,无论是自动步枪还是半自动步枪,空仓挂机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但是,最终装备部队的95式自动步枪确实没有空仓挂机,其中的很多决定因素值得深思。
简易夜瞄装置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钜147通过填涂方式装配,使用中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问题,而且钜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的要求,给部队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研制的二代微光瞄准镜由于价格问题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200m的夜视距离也显不足,全天候作战能力有待提高。
光学瞄具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
“应满足以*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贴腮瞄准。
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自动步枪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不方便。
95式枪族采用无托结构使全枪布局十分紧凑,但也带来射击时射手贴腮靠烟源太近,没有燃烧完全的*燃气从抛壳窗、拉机柄槽和上护盖散热槽溢出,直接刺激射手眼睛或弥漫在瞄准基线上,以至影响射手持续瞄准射击,这种情况也给武器使用带来不便。
5.8mm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95式枪族在发射2,000发弹(全枪需要清洗的射弹数)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而且射弹多后,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残渣堆积变小的问题。
另外为了获得好的外弹道性能,5.8mm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给解决枪口噪声和火焰问题带来许多困难。
5.8mm普通弹采用的是常规*底火,存在长期贮存后底火锈蚀问题,给可靠使用留下隐患。
塑料件容易磨白,这主要是塑料材料本身的问题。要满足低温-45℃的可靠使用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磨白问题主要是塑料强度不足,这个矛盾比较难解决,塑料件磨白后影响了95式枪族的美观。
[2]95式枪族进行分解结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这种情况给武器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95式步枪在野战环境下不是太出色。上述问题有许多均是在部队试用初期提出的,95式枪族一直在改进,有部分问题如今可能已经得到解决。
从已经公开的图片分析,至少是经过了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区别特征可从拉机柄的形状和上护木的散热孔数量识别出来。
无论如何这款枪已经使中国的步枪向前跨跃了一大步,争议虽多,但已是从八十多个方案中出的最佳方案了,这款枪将来仍会有改进空间,我们拭目以待。
95突击步*进型(95-1式步枪)中国95G式自动步枪是中国95式枪械家族中的改进型,中国2010年推出装备部队,这款新式步枪人体工程学设计更加合理,枪筒重量增加,枪栓得到改良。
所谓的95G也就是95改的意思。之前此此条的图片为QBZ-95原型枪,此次编辑新图为7月份北方工业新展出的95改照片。
比较明显的变动便是白光瞄的外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扳机护圈及弹闸口参照驻港部队及外贸型97式设计。
在图中可以看出,左撇子抛弹窗似乎依然未改进。[3]6武器改进编辑95式自动步枪中国、印度、新加坡、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与地区都在积极开发新型枪械。
其中,中国又是亚洲自给程度最高的枪械制造商,也是惟一做出为其武装部队配备新中型枪弹决定的国家。
据中国步枪设计师朵英贤称,*发射器主要不同在于枪弹——这款步枪采用由*步枪与88式机枪使用的5.8x42毫米重型枪弹。
而且,中国已经掌握了皮可汀尼滑轨技术,95G式自动步枪很可能会采用这种已经可以通过商业途径在中国获得的通用滑轨。
大致改进有:1把全枪的棱角磨得圆润,降低了钩挂住其他物体的可能2快慢机移至握把左上方3拉机柄高度增加了3mm4改进了上下护手形状5改进背带环位置和背带形状6去掉小握把,握把角度从81°优化至75°并往前移了3.5mm7瞄准基线高降低了5mm8增设空仓挂机9将塑料弹匣底盖由塑料件改为钢件,托弹板尾部增长3mm,弹匣后筋增高3mm以适应空仓挂机10改进简易夜瞄11改进瞄准镜配枪的连接紧缩方式12增大觇孔,表尺两边空隙由1.5mm增大至2.5mm13改进刺刀和刀鞘接合方式14改进95班机的两脚架15突击、短突上设计了枪挂*发射器接口16短突枪管长度增加至361mm95G式突击步枪首次亮相2010年10月8日,中国、泰国两军特种部队
“突击—2010”反恐联合训练在广西桂林拉开帷幕,这是两国之间举行的第三次陆军联合训练。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联训将进一步巩固两军关系,提高联合反恐作战能力,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此次联训为期15天,这是中泰两国陆军首次就城市反恐课题开展联训。
95G式突击步枪首次亮相95式自动步枪各项综合测试表明,
“95步”的综合指数位居世界十大名枪前茅。如单发射击精确度指数达到9.5,与法国的FAMAS相近,但优于美国的M-16和苏式AK-74。
在定型之前,
“95步”经历了最为严格的环境试验,试验参数设定比以色列名枪TAR-21还要苛刻,其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在部队的作战训练中也得到了充分检验和印证。
同时,95式全枪族有78.7%的零部件可互换使用,族内自动机件完全通用,这对战场换件抢修极为有利。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火力比较强。由于采用了更加接近最佳口径的5.8毫米,加之弹体重、弹药性能好、发射速度快、射击精度高,以及可加挂35毫米*发射器,保证了
“95步”的点面火力强度和侵彻力。
“95步”的弹体初速930米/秒,战斗射速单发40发/分,连发100发/分,直射距离375米,有效射程400米。
它标配5个弹匣,每个容量30发。一般使用弹匣供弹,必要时也可使用弹鼓供弹。
试验表明:“95步”使用的5.8毫米枪弹,与北约通用的5.56毫米枪弹和俄式5.45毫米枪弹相比,在弹头重、枪口动能、400米动能、600米动能,以及等距离内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在600米距离上贯穿2毫米厚的冷轧钢板后,还可继续贯穿14厘米厚的松木板,在300米距离上贯穿10毫米冷轧钢板的穿透率为100%,而美国的M4A1、法国的FAMAS、奥地利的AUG等国外同类枪械则相对逊色。
高射速、强火力对于实施班突击,达成战术配合目的十分有利,这也充分反映了95式枪族追求整体性能的先进理念。
最后再说一句,到2013年95自动步枪已被特种部队广泛使用。*步枪编辑词条*步枪(QBU-88)是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1994年研制的狙击步枪,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狙击步枪之一。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小口径进行论证,并设计定型了87式5.8mm步枪弹和第一代87式5.8mm班用枪族。
快速导航中文名称*步枪外文名称88sniperrifle所属国家中国服役时间1980年代后期~现在全枪长920mm枪管长620mm类型狙击步枪研制机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最大射程800m口径5.8mm空枪重4.1kg容弹量10rds有效射程800~1000米衍生型97式展开内容目录?1基本概述?2研制背景?3设计要点?4主要装置?5技术性能?6主要优点?7战场表现?8主要缺陷1基本概述编辑*步枪88式5.8MM狙击步枪也称*步枪[1],它口径小、威力大、精度好的88式首创小口径枪弹用于狙击步枪的先例。
该枪使用的88式5.8毫米机枪弹于1994年设计定型,同时适用于机枪和狙击步枪,方便弹药供应。
部队实地测试对比发现,在800米内,88式5.8毫米机枪弹的侵彻力和射击精度都明显超过了使用53式7.62毫米枪弹的85式狙击步枪,同时也超过了俄罗斯SVD和以色列伽利尔狙击步枪。
88式在50米的距离上,其精度可以保证打中一元硬币大小的目标,熟练的射手甚至可以打断牙签!
在100米的距离上,其散布圆直径不超过30毫米。可以确保射中敌人的眼睛在200米的距离上,稍经训练的射手就可以将靶杆逐节打断;虽然在远距离上散布有所增大,但在600米内,训练有素的射手还是可以确保首发命中敌人头部。
其精度就是与
“百步穿杨”相比还要高出许多。由于5.8毫米机枪弹初速高、弹头存能大(枪口动能达到1987焦),在1000米距离上还能够100%穿透3毫米厚的A3钢板,和88式配合使用,特别适用于中远距离精确打击穿戴防弹衣和头盔的单个敌人。
且小口径枪弹存在因侵彻力过强导致的威力不足,这使得*步枪不可能完全取代85狙击步枪。
88式5.8mm狙击步枪是中国5.8mm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支狙击步枪。
能够有效杀伤800m距离上的有生力量和目标,该枪造型优美,射击精度高,机构动作可靠,战斗性能极,使用手感极好,已经成为世界枪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1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特种部队组队参加了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第十届
“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大赛,已充分展示了该枪良好的技术性能。
2研制背景编辑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小口径进行论证,并设计定型了87式5.8mm步枪弹和第一代87式5.8mm班用枪族。
1982年又对5.8mm重弹作为重机枪、狙击步枪用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于1986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5.8mm重弹的射击精度及侵彻力均与53式7.62mm普通弹相当,可满足通用机枪的要求。
现行国内外狙击步枪均是7.62mm以上口径,它们有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但都存在后坐力大、携弹量少、全枪质量大、长度长、机动性差的缺点。
如中国现行85式7.62mm狙击步枪既不能适应山地、丛林地带作战,又不能适应摩托、装甲部队使用。
因此,1989年正式立项对5.8mm重弹、*、使用该弹的通用机枪、狙击步枪及瞄准镜进行了全系统的研制。
88式5.8mm狙击步枪的研制,历时6年,于1996年完成生产试制任务,1997年装备驻港部队。
*步枪结构设计非常简洁,全枪由枪身组件、枪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发射机组件、*、上护盖和下护托、弹匣及脚架共9大部件组成。
整体外形的*、上护盖、下护托3大件均用超韧增强尼龙66注塑而成。
基本色彩为黑色,总体均匀一致,外表面呈细麻点亚光面,既不反光又有较好的手感;两脚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磷化技术,膜层薄、晶粒细,结合力强。
其抗腐蚀力比氧化处理高10倍以上。枪管内膛采用换向镀铬技术使铬层结晶均匀,提高了枪管使用性能。
3设计要点编辑*步枪88式的射击精度较好也与其结构设计有关,特别是枪机采用三个闭锁突笋,发射时枪机、机匣受力的合力方向与枪管轴线基本一致,便于射手操控。
同时该枪采用击发确实、迅速的*回转式机构,回转中心接近枪的质心,并且*打击点在枪膛中心线上,增强了射击稳定性。
精良的光学/机械双瞄准装置狙击步枪特别强调射击的精确性,所以88式设计了以光学瞄准镜为主、*具为辅的两套瞄准装置。
*步枪88式的*具为折叠式,折叠后不影响光学瞄准镜使用,而卸下瞄准镜后,将准星座和标尺座竖起即可瞄准射击;*具采用矩形觇孔,不易造成左右瞄准误差,而且较圆形觇孔更易确定中心点,更加接近实战要求。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小口径进行论证,1982年又对5.8mm重弹作为重机枪、狙击步枪用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于1986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5.8mm重弹的射击精度及侵彻力均与53式7.62mm普通弹相当,可满足通用机枪的要求。
因此,1989年正式立项对5.8mm重弹、*、使用该弹的通用机枪、狙击步枪及瞄准镜进行了全系统的研制。
QBU88式5.8mm狙击步枪(简称*步枪)的研制历时6年,于1996年完成生产试制任务,1997年首先装备驻港部队。
*步枪采用5.8mm机枪弹(重弹),有效射程达800m,在1000m距离上可100%穿透3mm厚的A3钢板。
在此距离内,其侵彻能力超过了85式7.62mm狙击步枪,精度也优于85式狙击步枪。
经过各种特殊环境条件的使用试验,*步枪的故障率较低,可靠性较好。
*步枪采用无托结构,因此缩短了全枪长度,改善了机动性,同时直*也有利于抵肩射击时减小翻转力偶,提高射击精度。
全枪由枪身组件、枪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发射机组件,*、上护盖和下护托、弹匣及脚架共9大部件组成。
发射机的全部零件组装后,共用一个弹簧同时起到*,簧、阻铁簧、单发组铁簧、扳机簧的作用。
发射机内还有阻铁保险、不闭锁保险,构成了多重保险功能。*、上护盖和下护托3大件组成全枪的外形,每件与枪身连接的插销均连接在各自的本体上,不致散落。
附件装在下护托的握把内。构成步枪整体外形的*、上护盖、下护托3大件均用超韧增强尼龙66注塑而成,基本色彩为黑色,总体均匀一致,外表面呈细麻点亚光面,既不发光又有好的手感;其热变形温度高(250~260℃),并且来源丰富。
黑色金属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磷化技术,具有膜层薄、晶粒细,结合力强。
其抗腐蚀能力比氧化高10倍以上。枪管内膛采用换向镀铬技术,使铬层结晶均匀,提高了枪管使用性能。
枪管毛坯采用调质处理,改善了加工性能,在长径比特射大的情况下,保证了内膛加工质量。
对复杂的关键件如枪机组件、机匣、瞄准镜座等尺寸精度要求高,形位公差要求严的零件采用加工中心加工。
对表尺觇孔采用激光或数控线切割机加工。其余尽量采用少切屑或无切屑的冲压、型锻、注塑、焊接等工艺。
4主要装置编辑*步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同时配有光学瞄准镜和*具两套瞄准装置,在使用光学瞄准镜时,*具可以翻倒,避免影响学瞄准镜瞄准。
在使用*具时,需要卸下光学瞄准镜,将准星座和表尺座竖立。光学瞄准镜具有3~9倍连续可调的放大倍率,分划内装定,调整简便,瞄准镜采用燕尾座与枪结合,由旗形手柄紧定,装卸快捷,重复装定精度高,不影响准确度。
*具直立时有可靠的定位,经试验长期重复扳倒与竖立,磨损量甚少,对射弹散布影响甚小。
两套瞄具有相近的理想贴腮高度:*具为50mm,光学瞄准镜为51mm。
轻型两脚架可拆卸、可折叠、火线高可调。该两脚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有质量轻,耐腐蚀,耐磨的优点,但缺点是强度不足,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断裂。
事实上根据杂志上的公开报道,在*步枪刚开始装备部队时,由于部队内没有专门的狙击训练教程,许多射手采用轻机枪的方式来使用*的两脚架,每每在依托地面射击时都习惯大力地把脚架锄进地面,结果造成许多两脚架断裂的情况(但事实上这种两脚架的强度也不高),以致于要专家在杂志上公开撰文说明两脚架的用法。
两脚架的安装在枪管上,这一位置在网上的讨论中备受到质疑,因为支承点在枪管上会对枪管振动造成干扰从而导致散布精度变差,所以现代狙击步枪大多都采用浮置式枪管,而两脚架一般也不会安装在枪管上。
但据说由于*步枪本身的设计精度要求就不高,而所配用的也是普通的机枪弹,因此枪管浮与不浮其影响都不大。
那么,*步枪的精度究竟如何呢?据网上的消息是说在100米距离上10发弹全数散布半径接近于普通胸环靶10环的直径。
88式5.8MM狙击步枪在安排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时,根据成年人体尺寸和部标准地确定了有关参数。
其中优先确定瞄准装置的位置。瞄准镜眼罩到抵肩的合适距离是190~200mm,确定为195mm;表尺照门距离抵肩为245mm;因为是无托结构,这个距离较近,宜采用觇孔,对觇孔的大小试装了1.1mm×1.1mm,1mm×1mm,0.8mm×0.8mm3种小方孔,经部队使用试验确定优选为0.8mm×0.8mm;贴腮高度按人机环设计要求范围是50~75mm,为使用瞄准镜不致过高,使全枪质心接近枪膛轴线,最后,确定为51mm;表尺8个码的贴腮高度为50~53mm。
扳机到抵肩的距离。这一距离对射手操作省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是无托结构,握把与扳机要放在弹匣的前方,这就使得此距离过长,操作费力。
为缩短此距离,使握把与扳机尽量靠近弹匣,所以采用直弹匣,以减小弹匣的总宽度;并将安装方式改成直插式,以减小装配距离。
这样按照中国人的一般臂长,优化握把与扳机到抵肩的距离为365mm;并合理选择握把的形状,周长104mm,与枪膛轴线的夹角65°,使射手握持舒适省力。
拉机柄与保险位置的设置。一般拉机柄均设置在枪机框上,由于是无托结构,拉机柄距抵肩距离太近则操作时使不上力,根据全枪的布局,枪机组件采用短导轨长导引,枪机框以一长管伸展到前方,在导杆上作辅助引导,拉机柄设置在枪机框前端长管的右前方,拉机柄距抵肩375mm,使装填操作自然省力。
保险设置在机匣后下方,左右手都能操作。88式5.8MM狙击步枪采用三闭锁突笋的枪机,固定击针,枪机外形看起来就好像SVD/85式狙击步枪的枪机,事实上整个QBU88狙击步枪系统基本上就是85式狙击步枪的缩小、无托、改进版。
*步枪的发射机构由扳机、扳机杠杆、阻铁、单发阻铁、不到位保险、发射机构支架及轴等零件组成,属单发发射机构。
*处于待击状态时扣动扳机,拉动拉杆带动扳机杠杆,推阻铁旋转,释放*,*在*簧扭力的作用下,向上回转,打击击针,实现击发。
击发后,枪机后坐压倒*(射手仍扣住扳机),*由单发阻铁及不到位保险共同扣住,枪机复进到位后,压下不到位保险,不到位保险与*解脱扣合,此时松开扳机,单发阻铁随阻铁一同回转,释放*,交由阻铁扣住,*处于待发状态,扣动扳机又可进行下一轮击发。
该发射机构与枪采用积木式设计,发射机构作为一个单独的功能模块,便于多方案设计、改进,利于枪的整体设计,可缩短武器的研制周期,也便于各分系统的设计改进,同时也满足使用维修性要求。
为提高全枪在特殊环境条件(如浸河水、风沙等)下的工作能力,在发射机构底部设计了漏水(沙)孔。
5技术性能编辑*步枪的拆装总体性能88式5.8MM狙击步枪在世界上首创将小口径弹用于狙击步枪,弹头飞行速度高,有效射程达800m,在1000m距离上可100%穿透3mm厚的A3钢板。
在此距离内,其侵彻能力超过了85式7.62mm狙击步枪。在使用5.8mm普通弹条件下,射击精度尚优于俄罗斯SVD狙击步枪、以色列伽利尔狙击步枪,接近国外采用高精度专用比赛弹的狙击步枪。
经过各种特殊环境条件的使用试验,88式5.8MM狙击步枪故障率低,可靠性好,使用安全。
“三无”结构该枪采用无托、无提把和无腮垫结构型式。无托结构采用无托结构突出的思想是大大缩短全枪长度,改善机动性。
同时设计成直*有利于抵肩射击时减小动力偶,提高射击精度等。无托实际上是将*套装在机匣上,把机匣包容起来,使机匣与*合二为一,大大缩短全枪长度尺寸,减少*所占有的空间。
无提把结构虽然提把有利于战斗中转移阵地时携行,但其位置应接近全枪的质心,而这一位置正好是瞄准镜的位置,二者重叠,瞄准镜只有安置在提把上方,此时,瞄准镜连同提把的高度约75mm,提枪时要将提把与瞄准镜同时握持,最大的手也难以捏住;另外,从外形上看全枪高度尺寸大,显得臃肿,失去平衡感,瞄准镜位置高需要增加贴腮垫。
不设置提把,全枪布局紧凑,协调美观。但要解决转移阵地时单手携枪的问题,为此确定了单手携枪的位置在瞄准镜座之前,在全枪质心位置靠前一点的上下护木部位,并调整了下护托右方尺寸的大小,使握持舒适,并保证握持部位与瞄准镜之间的空间。
经过征求部队意见,认为可满足携枪的要求,达到了不设置提把的目的。
无腮垫大多数狙击步枪具有光学瞄准镜和*具两套瞄准装置,要使两套瞄准装置在瞄准上互不干涉,必须上下错开。
一般光学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于*具,也就是说要有不同的贴腮高度,但人们的平均贴腮高度是一定的,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疲痨,从而影响射击效能。
一般采取使用光学瞄准镜时,装上腮垫部件,而使用*具时,去除腮垫部件的方法,这样增加了变换瞄具时的操作,而且腮垫容易丢失。
88式5.8MM狙击步枪采用翻倒式*具结构,翻倒后,不影响光学瞄准镜瞄准。
使用*具时,可迅速卸下光学瞄准镜,将准星座和表尺座竖立,即可瞄准,快捷迅速,达到了两套瞄具具有相近的理想贴腮高度:*具50mm,光学瞄准镜51mm。
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勤务性。瞄准具88式5.8MM狙击步枪采用了光学和机械2种瞄具。
光学瞄准镜具有3~9倍连续可调的放大倍率,分划内装定,调整简便,可快速精确瞄准目标;光学瞄准镜采用燕尾座与枪结合,由旗形手柄紧定,装卸快捷,重复装定精度高,不影响准确度。
*具直立时有可靠的定位,经试验长期重复扳倒与竖立,磨损量甚少,对射弹散布影响甚小。
结构简单,一件多用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与一件多用是5.8mm狙击步枪的整体设计思想。
全枪由枪身组件、枪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发射机组件,*、上护盖和下护托、弹匣及脚架共9大部件组成。
发射机的全部零件组装后,共用一个弹簧同时起到*簧、阻铁簧、单发组铁簧、扳机簧的作用。
发射机内还有阻铁保险、不闭锁保险,构成了多重保险功能。*、上护盖和下护托3大件组成全枪的外形,每件与枪身连接的插销均连接在各自的本体上,不致散落。
附件装在下护托的握把内。轻便的两脚架,具有可拆卸、可折叠、火线高可调的功能。
人机工效好合理安排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发挥武器的最大射击效能是狙击步枪至关重要的,设计时,根据成年人体尺寸和部标准——《枪械人机环设计要求》合理地确定了有关参数。
优先确定瞄准装置的位置。瞄准镜眼罩到抵肩的合适距离是190~200mm,确定为195mm;表尺照门距离抵肩为245mm;因为是无托结构,这个距离较近,宜采用觇孔,对觇孔的大小试装了1.1mm×1.1mm,1mm×1mm,0.8mm×0.8mm3种小方孔,经部队使用试验确定优选为0.8mm×0.8mm;贴腮高度按人机环设计要求范围是50~75mm,为使用瞄准镜不致过高,使全枪质心接近枪膛轴线,最后,确定为51mm;表尺8个码的贴腮高度为50~53mm。
扳机到抵肩的距离。这一距离对射手操作省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是无托结构,握把与扳机要放在弹匣的前方,这就使得此距离过长,操作费力。
为缩短此距离,使握把与扳机尽量靠近弹匣,所以采用直弹匣,以减小弹匣的总宽度;并将安装方式改成直插式,以减小装配距离。
这样按照中国人的一般臂长,优化握把与扳机到抵肩的距离为365mm;并合理选择握把的形状,周长104mm,与枪膛轴线的夹角65°,使射手握持舒适省力。
拉机柄与保险位置的设置。一般拉机柄均设置在枪机框上,由于是无托结构,拉机柄距抵肩距离太近则操作时使不上力,根据全枪的布局,枪机组件采用短导轨长导引,枪机框以一长管伸展到前方,在导杆上作辅助引导,拉机柄设置在枪机框前端长管的右前方,拉机柄距抵肩375mm,使装填操作自然省力。
保险设置在机匣后下方,便于右手操作与左手托枪,或右手握枪左手操作,变换方便、迅速。
应用新材料、新工艺。6主要优点编辑*步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全长920mm,全系统质量4.2kg(不带弹),无论是在城区、屋宇或野外持枪和背枪徒步行军都方便携带。
在城市作战上下楼梯和乘车作战也较为方便。相对于85式狙击步枪而言,*步枪体积小、重量轻,其携行性更优于85式狙击步枪。
按大纲要求组织人员对88式5.8MM狙击步枪和85式狙击步枪勤务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步枪勤务分解时间平均比85式步枪分解时间快约10s,结合的时间88式比85式快5s。
*步枪勤务分解结合不需要任何专用工具即可完成,方便快捷。在各种距离的实弹射击中,88式5.8MM狙击步枪的射弹散布精度达到0.4密位,85式狙击步枪却达到0.5密位。
实验表明,5.8mm机枪弹在1000m和800m距离上的侵彻威力优于53式7.62mm普通弹和7.62mm北约弹,在近距离上此弹则更为优越。
88式平均初速达924m/s,这表明该枪达到了在800m射程内击穿头盔和防弹衣后,能有效杀伤人员和易损坏器材的战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