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吕布争夺兖州的过程中,曹操仅仅依托鄄城、范、东阿三县,就成功击败吕布,整个兖州失而复得。靠的不只是曹操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对手的战略失误,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批跟随他,效忠于他的干练人才。一城一地的得失并无关紧要,人才难得,胜过千军万马。用人之道,在乎用时,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曹操自起兵之日起,他就在不断地延揽人才,并且都能量才而用,选贤任能。在其中,有自家的曹氏宗族曹仁、曹洪,有联姻亲家夏侯惇、夏侯渊,有从敌势力慕名而来的寒门士族荀彧,有经营兖州,征召的名士程昱、戏志才等。文武相济,各展所长。他们相信曹操才是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明主,是能够挖掘员工潜力的好老板。
在兖州郡县一片倒戈,形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荀彧、夏侯惇、程昱替曹操守住了最后的阵地,使得曹操不用做一支浪荡天涯的孤军,能够有时间与空间来与吕布相持两年有余,最终起死回生,反败为胜。
随曹操扬州募兵的夏侯惇可以说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夏侯惇的先祖乃是西汉开国元勋,太仆(交通部长)夏侯婴。夏侯婴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他既从刘邦南征北战,又长期担任刘邦的御用司机,在被楚军追击的时候,刘邦嫌马车上人太多,影响车速,就数次将家眷踹下车去,是夏侯婴将这对子女救了回来,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与鲁元公主,吕雉一辈子都感激他。有勇有谋的夏侯婴在剿灭吕氏后又亲自驾车接文帝登基,并继续担任太仆,为皇帝驾车一辈子,尽忠职守。考古学家在安徽省阜阳市发现了夏侯婴及其后代的墓地遗址,出土大量珍贵汉简和器物,也证实其人存在。
夏侯惇极为尊师重道,从小便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但也是一个能闯祸的淘气鬼,14岁就因为别人侮辱他的老师而将那人杀了,其性情刚烈闻名乡里。他勇气过人,曹操陈留起兵就以别部司马的身份作为其副手从旁协助。曹操建立势力后封夏侯惇为折冲校尉,东郡太守。在曹操东征徐州时,他留守濮阳。
张邈反叛后,夏侯惇第一时间想到的曹操的家小,就放弃濮阳,赶往鄄城保护,在途中与吕布军队遭遇,险象环生,到达目的地。
曹操反攻吕布时,夏侯惇身先士卒,勇猛无敌,最终打败吕布。但也因为数次交战,左眼为流失射中,失去了左目,成为“盲夏侯”。因为功勋卓著领陈留、济阴太守,为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就在曹操与吕布成胶着状态之时,天灾大旱,蝗虫肆虐,百姓颗粒无收,甚至易子而食。夏侯惇设计针对方案,截断太寿水做成一个池塘,蓄水耕田。他亲自担土,带领将士们一起向老百姓宣传种稻的好处,老百姓得以渡过了难关,曹军的粮草问题也得到暂时的解决。其后,被任命为河南尹(河南军政长官)。
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与其齐名。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既然是兄弟,夏侯渊的先祖也是夏侯婴,他的夫人是曹操的妻子丁氏之妹,曹操早年闯祸,夏侯渊代为受过,后经过曹操多方周旋,才得以就出。其后跟随曹操出战四方,历任陈留太守、颍川太守
饥荒之年,遇到天灾,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夏侯渊家里也揭不开锅,可他毅然舍弃自己年幼的儿子,将仅有的粮食拿去养活早亡弟弟的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这是一个苦涩的决定,但夏侯渊做到了,在只能救一个而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刻,选择谁都不需要理由,世道无常磨砺出的是夏侯渊刚劲果敢的勇气和魄力。
有勇猛善战的武将,自然也需要规划谋算的文臣,而荀彧就是曹操谋定天下的最大推手与辅助之臣。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先秦儒家大师荀子之后。祖父荀淑知名当世,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可谓生于名门。荀绲非常害怕宦官找自己的麻烦,就主动巴结,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尽管此事在士子们心中为人不齿,但荀彧情操高洁,才华横溢,别人也并无非议。南阳名士何颙与许劭一样,善于识人,之前他就看好曹操,如今见到荀彧,也是大为惊奇,叹为天人,说:“此人必有王佐之才!”何为王佐之才?那就是辅佐明君,治国安邦的经天纬地之才。观以后效,荀彧当之无愧。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用品)。因为董卓篡权,把持朝政,荀彧弃官回乡,并劝父老乡亲们说:“颍川乃四战之地,经常打仗,不如迁徙到他地,以待时变。”老乡们安土重迁,都不愿意离开故土,荀彧只得带自家宗族离开颍川,前往冀州。后董卓作乱,派遣部属肆掠颍川、陈留一带,荀彧的乡人因为固执己见而多死于战乱。他们不明白,家可以重建,可以再回来,但生命只有一次,去了也就回不来了。
冀州的袁绍待荀彧为上宾,可荀彧并不看好袁绍,他觉得袁绍将来必不能成就大事,于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弃袁绍而投奔曹操。
曹操看到荀彧,欣喜若狂,就说了一句话:“这就是我的子房啊!”子房不是住宅,而是一个人的字号,那就是辅佐刘邦建立西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当初刘邦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刘邦有自己的断语,萧何管理后勤,韩信攻取天下,张良策划审核。对于曹操而言,荀彧就是那个为曹操规划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张邈陈宫趁曹操出兵徐州发动叛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与吕布合作后,张邈派刘翊去诓骗荀彧:“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进攻陶谦,应该马上供给他们军备粮食。”大家都听懵了,只有荀彧识破了叛军的计谋。试想吕布与曹操乃是讨伐董卓时的死敌,之后有无交情,身无立锥之地的吕布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来帮助曹操呢?张邈的臭棋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打草惊蛇,荀彧立马加强城防守备,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来稳定军心,共同商议军事部署。兖州各地都望风而降,只有荀彧等人守卫的三城未曾丢失。
吕布见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许以重利,怂恿豫州刺史郭贡来攻打鄄城。面对数万大军,城内人心惶惶,而郭贡却也是犹豫不决,畏首畏尾。他不想强攻鄄城,就像与荀彧会面,来探听虚实,以便做出正确的部署。荀彧将计就计,主动应邀,大胆前往。夏侯惇等人赶忙劝阻:“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的,不可前去。”荀彧解释道:“大家不必担心,郭贡此人与吕布并无交情,之所以肯发兵前来是看到有利可图,但他心里并没有数,还没做出决定,如果我拒绝会面,那就是示弱,一旦示弱,就会被其看出破绽,到那时郭贡率军来攻,敌众我寡,城池难以固守。”就这样,荀彧来到郭贡军中,毫无惧色,正义凛然,一番交谈之后,郭贡不但没有找到可乘之机,反而被荀彧的气势所吓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城中士气高昂,难以攻取,就灰溜溜的撤军了。荀彧稳住鄄城,又联系程昱,终于坚持到与曹操会师。
在与吕布对峙的过程中,曹操听闻徐州牧陶谦病死,就准备磨刀霍霍,要再次出兵夺取徐州。荀彧出来阻止,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才得以巩固根基进而夺取天下。兖州是将军的发祥地,您不能舍本逐末,在兖州还未收复之时去攻打徐州。如今陶谦虽死,但粮草充实,百姓想到上次被屠戮的屈辱,必然同仇敌忾,誓死抵抗。一旦大军出动,而徐州坚壁清野,我军就会疲惫不堪,吕布再从后方掩杀过来,必然腹背受敌。徐州攻下不,兖州为收复,将军就只能漂泊天涯了。为今之计,只有先打败吕布,收复兖州,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再图谋天下。”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从而击败吕布,稳住了兖州。
实际上,荀彧的建议与《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有在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去打败对手,一切看似冒险的行动都有其合理与必然性,抱着赌徒的心态去碰运气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荀彧的此次劝阻对于曹操来说意义相当重大,他提出“秣兵历马,积蓄粮草,待时而变”的方针是符合当时的实际形势的,对于处于四战之地的兖州,不可能交恶四方,要联合部分势力,而集中力量去消灭那些潜在的威胁。
曹操求贤若渴,在他手下围绕着一大批效忠于他的文武之才。有资金,有市场,有英明的领导,有忠诚能干的下属,曹氏公司也开始步入正轨,有了与各方势力角逐的资本。曹操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兖州、徐州之地,而是真正的放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