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楚林能够接受这种说法,他生怕毕摩说出老婆不够正经,说出有损老婆名誉的话来,那样的话对他不公平,对老婆更是不公平,天下之大,死者最大,能够给死者一个可以瞑目的理由是最好不过的了,毕摩说:“我去通知村民,你们去通知亲戚。”
毕摩说过这话,走了出去。杨楚林晓得老婆已经死了,心里是极度的悲伤,又有些微庆幸,庆幸自己及时赶了回来,在老婆断气之前赶了回来。杨楚林到达鸡街时天已擦黑,按照以前的习惯,他是要在鸡街住上一个晚上的。
然而杨楚林感觉心里有些烦躁,心里仿佛钻进了几只兔子,几只兔子在他的心里乱窜乱跳,吵闹不停。杨楚林总觉得家里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而且是发生重大问题,他想急着赶回去,就把马帮交给了几个同人,同人心里有些不解,说:“你那么着急赶回去干嘛?才几天时间就熬不住了?年纪大了,要学会克制了。”
杨楚林心里是十分不安,几只兔子在他的心里蹦跳得更厉害,令他坚信家里不仅会发生事情,而且会发生重大事情,自己要立刻赶回去,说:“你们想歪了,我不是熬不住,而是心里面有些不安宁,总觉得家里要出什么事情似的,我要赶紧回家去看一看,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请你们费心些。”
一个家庭总是会出现一些事情的,家人生病,自家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打架,家中被盗,家里失火,庄稼遭受虫灾,牲口死亡……杨楚林想到过这些,但是他没有想到,怎么也没有想到老婆会突然得了急病,会突然跟他永别,如果自己不能及时回到家里,那将是怎样令他感到伤心的事情啊!
杨楚林及时赶了回来,这对于渝晓梅来说不仅是一种安慰,而且是一种极大的安慰,能够死在老公的眼前,那是何等幸运的事情啊!或许这种想法有些残忍,但是作为杨楚林的老婆,能够在临死之前看见老公,总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渝晓梅在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这想法变成了现实。
杨芷座在鸡街吉村私塾读书,边寨村距离鸡街120公里,在交通不便的时代,120公里可是遥远的距离,翻山越岭,过沟过箐,山路弯弯,虫蛇出没,巨石坠落,有时候还会遇到土匪的骚扰,几个人走路可以说话,遇到难处可以商量,杨楚林一个人走路就没有这些优势了,就显得艰难了。
杨楚林克服困难,在老婆闭眼之前回到了家,总算给了老婆一个安慰,现在老婆死了,杨楚林想到大儿子杨芷座读书清苦,现在教书辛苦,今后承担长子的责任将更加辛苦,何况从鸡街到边寨有120公里,来回跑一趟就是240公里,过于奔波,过于辛苦,杨楚林决定不通知大儿子回家了。
杨楚林叫杨芷利去观音庙通知杨芷兰,观音庙距离边寨村20公里,不是很遥远的路程,杨芷利以前去过两次,晓得怎么走,他遵从父亲的指令,立刻启程前往观音庙去通知杨芷兰和罗塔舞回家。
杨楚林安排杨芷红通知李云生,李云生不是杨楚林的亲戚,但是杨楚林把儿子过继给了李云生,虽然是两家之间的秘密,但李天明是渝晓梅的儿子,除了杨芷座,其他做儿女的总归是要回家的,回家给母亲磕头,回家给母亲守灵,回家给母亲治丧,把母亲送到山上,这是儿女的责任,更是儿女的义务。
否则,渝晓梅的心里不会感到愉快,在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思绪会停顿,脚步也会停顿。杨楚林不想老婆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要尽最大的努力办好老婆的丧事,心里自然想到了小儿子,想到把小儿子叫回家。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有些艰难,渝晓梅把最爱的幺儿给了李云生,做了幺儿的干妈。李云生请杨楚林做干爹,请渝晓梅做了干妈,边寨习俗,儿女总是要拜干爹干妈的,李云生两口子的儿子李天明拜杨楚林两口子做干爹干妈,在村民眼里不仅正常,而且十分正常。
渝晓梅死了,作为老公,为什么不能把老婆的最喜欢的幺儿叫了回来呢?到目前为止,杨楚林还不知道李天明就是渝晓梅和李云生的儿子,如果知道,他不会把过继给李云生的儿子叫了回来,不会好好地发送老婆,世上又有哪一个男人愿意善待背叛了爱情背叛了家庭的老婆?
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在不知道真相里过生活,倒是省了不少的麻烦。边寨村有百余户人家,居住在云里江岸,居住在石月亮河河畔,居住在沙河河畔,人口比较分散,有的人家可以隔沟说话,但是从沟这面走到沟那面,走到沟那面的人家却很费时间,有时候要走好几个钟头。
最难的是待客。边寨村民遇到红事要请客,要隆重请客,一方面是增添家里喜庆的氛围,另一方面是以此来答谢村民,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
红事要确先定日子,确定请哪些人,写好请帖,然后用十余天时间去送请帖,每家每户都要去到,去到哪家,哪家请吃饭,请喝酒,答应到时候去做客,送请帖者不停地说感激话,再三嘱咐,生怕客人到时候不来,导致场面不热闹,被人笑话,失却了做人的脸面,在村民面前抬不起头来。
正式待客的前一天,附近的村民早早地来到办客者家里,他们带来了饭桌、凳子、碗筷、被子之类的东西,附近村民帮忙办客者杀猪,宰羊,做饭,做菜……从远方来的客人娱乐,聊天,喝酒,吃肉,其乐融融,等到正日子过去,附近的村民把带来的东西带回去,主人家再三道谢,拱手送别。
如果遇到紧急事情,需要村民集中,就由村长吹铜号,号声急促,就是叫村民赶快集中,号声悲凉,就是告诉民众村里死了人。听到号声,民众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路,到村长家里打探消息。
边寨村长是罗廷戴,是罗谷钼的爷爷,罗谷钼后来随李天明离开了边寨村,到洛午峰做侦探,被张耀祖团长任命为边寨连副连长,最后壮烈牺牲,后文将有详尽的叙述,这里先做个伏笔。毕摩从杨楚林家里出来,径直去了上庄罗廷戴家,把渝晓梅的死讯告诉了他,说:“渝晓梅半夜里得急病死了。”
罗廷戴不信渝晓梅会得急病而死,他怀疑渝晓梅的死因,说:“渝晓梅年纪不大,身子骨硬朗,不应该死啊?是吃药死的?还是被老公打死的?我要查,我要查个水落石出,给渝晓梅一个交代,不明不白地死了,就是到了那边,心里也是不甘的。”
我是什么人?我是毕摩,是既能念经又能医病的毕摩,我认定渝晓梅是得急病而死的,你来怀疑干什么?你怀疑我的结论就死不信任我,你算哪根葱?得罪了我,等到你死了以后,我给你念王八经,叫你到了那边做王八。
毕摩已经确定了渝晓梅的死因,但是遭到了村长的质疑,村长决定调查,毕摩感觉自己受了屈辱,心里老是不痛快,在心里狠狠地咒骂罗廷戴,然而罗廷戴毕竟是边寨村长,在村民心里有很高的位置,毕摩不敢得罪罗廷戴。
毕摩隐忍了心里的怒火,说:“黄泉路上无老少,有些人是会说死就死的,我已经仔细查验过了,渝晓梅就是得急病死的,请村长想想,渝晓梅生了五个孩子,第五个儿子得痢疾死了,第七个儿子刚出生就死了,心里是极度的伤感,家里的活路又多,平时不注意保养身子,只管像牛一样干活,于突然之间得了急病,自然是死得快,好在没有经受太多的痛苦,对于她来说还算是一个安慰。”
人总是要死亡的,现代人把死亡叫做回归自然,但是在回归自然的时候有许多方面的讲究,边寨村民最怕得病,最怕长时间地躺在床上,最怕成天成夜地吃药,最怕亲人失去了耐心,所以在很多时候,人如果突然死了,倒成了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谁也不想在死亡之前经历过多的苦痛。
罗廷戴听了毕摩的话,心里还是有些疑惑,不信渝晓梅说死就死,没有半点死前的预兆,说:“有没有听到过有损于渝晓梅名誉的话?”
毕摩没有调查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主观认定渝晓梅是一个正经女人,是一个忠诚老公的女人,是一个对家庭高度负责的女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对常人的要求,但是对毕摩就是例外了,至少在毕摩眼里,他是这样认为的。
毕摩做出已经调查的姿态,自信地摇了摇头,说:“我了解渝晓梅做人的品格,渝晓梅勤劳善良,为人谦虚,是一个好女人,我早就仔细地打探过了,村里没有谁说过她的坏话,都是说她的好话,说她是一个好人,是一个绝对的好人,唉!这个世道,好人命不长,祸害活千年,渝晓梅的死印证了这句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