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钱小雷生计都成问题,现如今手头这钱也多了,朋友也交得不少。这钱小雷的想法慢慢地就有些变化了……
独孤峰深处金矿也好,其它宝藏也罢。自己也不贪那些东西,只是好奇心驱使,等手上现金攒得差不多了,约上几位信得过的朋友一探究竟。至于这些财富如何处置,真没怎么想过。
认识谭学勤之后,钱小雷发现生活的圈子原来可以这么大。可为之处甚多,创业初成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是从前从未体验过的,看着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钱小雷感觉人生变得更加丰厚,这是一种成长欢欣,令人十分神往……
既然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为什么不群策群力地把大家共同的生活打造好?黄校长所提的那家技校应该去看看。
钱小雷驱车带着谭乡长去考察那家技校的情况,谭乡长为了节省办公经费把镇政府唯一的一辆公车也卖了。大家平时交通方面的事都尽量自己想办法,据他本人讲,这段时间以来的的确确省了不少的钱。黄次允开着自己的车在前面引路。
技校关停有段时日了,挺大一技校里面现如今只有两名员工留守。一位是四十左右一中年人,原先是这家技术的保卫科的干事。因没什么技能,在社会上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干脆留在学校看大门。算是保安吧。
另外一位看上去大概有快八十岁了吧,老态龙钟的,精神很差。据那位中年保安讲,老人当年曾经在该校执教,退休没多久,这家技校就快倒闭了。平时他们二人自然分工,中年保安清扫打理前院及大门附近。那位老者自己打理学校后院。
那中年保安显然跟黄校长挺熟悉,而且此人对黄次允处处显得毕恭毕敬的,二人之间怕是有些渊源。
钱小雷查看了水电设施、看了看废弃的宿舍、食堂……谭乡长重点查看了教室,黄次允则陪着后院那位老教师浇浇花。中年保安很信任他们,自己个儿到值班室看大门去了。
“好是好,就是面积太大了。怕是租不起。”谭乡长考察完之后和黄校长、钱小雷会合在一处,他估计这么大面积的学校,租金不会少要的。
“我能当这所学校半个家,谭乡长只要负责最起码的水电费即可。这地方长年不住人再过段时日房子会坏掉的。这也是互利互惠的事。”黄次允意思是让谭乡长不要考虑租金的事。
钱小雷转了几圈发现此处作为培训基础是最好不过了。表面上看上去普普通通,其实这家学校设施完备、环境整洁、面积广阔……诸方面都适合作为培训基础。租金还是象征性的,无形中又欠黄次允一个大人情。
三人陪着那位退休老教师把整个后院的花圃烧了一遍,不经意间,钱小雷发现这位老教师应该身具武功,虽然他表现得和和气气的一幅不显水不露水的样子。
江湖之人大多都身怀异能,老了老了有的就想退隐俗世以求善终。这样的人物可不止老徐一个,想必这位老教师也是类似人物。钱小雷对此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有这种特殊人物在,这技校相对还安全呢!
原来,这家技校因招不来学生被迫关停,相关部门委托一中校长黄次允代管。因其处事公道,技校善后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前些年,黄次允校长将技校的场地租给一家驾校,收益还不错。黄次允用这笔钱妥善地处理了技校所有在编职工的善后事宜,最后就连临时工的安置都很人性化。
后来,省城驾校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接着一家冒出来,这家驾校因经营不善,聘用的教练大多非亲即友,这些人员基本素质不高,对驾校学员吃拿卡要把自己的名声彻底弄臭了。后来经媒体曝光没撑多久就关门了。
后来陆陆续续也有几家私立学校打算承租此校将其建成自己的分校。在具体谈判过程上,市教育局副局长罗尚文收了其中一家私立学校的好处执意低价租给对方。黄次允就是不答应,但也没有与罗尚文发生正面冲突。不久,罗尚文在省教育厅的亲戚暗中打听到黄次允深厚的背景及时提醒罗尚文,罗副局长这才作罢。从此以后,这家技校就闲置至含今。
所以,某种意义上讲,黄次允才是这家技校真正说了算的人。
多次承蒙钱先生和黄校长及时施以援手,谭学勤深感不安。这次只收最基础的水电费,那太说不过去了。莲花乡距离富裕还远着呢,但这点儿钱还是拿得出手的。三人最后商定,黄次允以最低价将该校租给莲花乡镇政府开始举办农艺师培训班。
……
农艺师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市场上一直是晦暗不明的,国内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培训标准。好在有余又根师傅在,这事就好办。
余又根就是没有上过大学,本人其实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农田里的事儿没有他不懂的。只是莲花乡的具体情况和余又根的家乡还是有些区别的。风候、水土、墒情……方方面面都得一条条比对,工作量不小!
钱小雷又请来了老万给余又根做帮手,老万和家乡自然条件与莲花乡相似,加上谭学勤也是种田好手,三个皮匠连夜开始谋划了诸葛亮大计。钱小雷在一旁拾遗补缺,就这样,莲花乡万年之本的生态农业大计就算是揭开了第一页……
钱小雷的公司业绩如竹子开花那是节节高呀,杨立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苦于没相关手续一直办不下来,自己的厨卫大计一直无法施展。老父亲杨玉庆又返回了京城,自己连个帮手也没有。那天接到金玉书的电话,得知她的公司也关停了,这边也指望不上什么了。
就在杨立成一愁莫展的时候,聂子平求到了自己的名下。
聂子平一位亲戚家的儿子功课很好,但因户口问题不能进入一中分校,这位亲戚夫妻俩都是内向之人,出不得台面儿。所以委托聂子平找杨立成谈谈,看看能不能让其子在一中分校借读。
杨立成因为自己在省城人单势孤,所以每逢有家长找自己办事,他都会特别留意对方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什么的,万一遇上能帮自己人他会主动与之亲近。有时候,还真能结交不少的朋友,当然,也办了不少的事。
与聂子平聊了几句,杨立成发现这位聂先生从事的行业挺新奇,反正杨立成本人在国内还从未接触过此类公司。于是他有意识地就和聂子平多聊了几句,慢慢地杨立成发现,这位聂先生或许可以帮到自己。
借读之事本是小事一桩,杨立成简单了解了一下那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让章若依把这事办了。聂子平感觉这位杨校长行事爽快,感激之余希望将来有机会为杨校长做些事情。
“聂先生您太客气了。改天有时间方便上贵公司坐坐不?”杨立成此言一出,聂子平就知道这书不是白借读的。
“随时恭候杨校长大驾光临!”聂子平说着场面上的话,心里开始打小鼓,估计多多少少还得给这位杨校长点好处亲戚家孩子才能顺利进校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