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中文 > 都市言情 > 八股先生也嘚瑟 > 第2章 你,敢吃螃蟹吗?

第2章 你,敢吃螃蟹吗?(1 / 1)

西装,衬衣——这是尤志的标配。

当然,这不仅是尤志的标配,也是尤志公司所有人的标配。

“八股先生”就得穿这个。

这是尤志给公司职员下的一道“雷打不动”的死命令。

所以,进入志翰文化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齐,整齐的着装,整齐的布局,整齐就是训练有素,整齐就是规矩。

不过,成翰是个例外。

其实,志翰文化公司最大的老板是成翰,尤志是“二把手”。但尤志又是一把手。怎么说呢,志翰文化公司的投资方为成翰,但他不懂业务。尤志是业务的大拿,但他没钱。

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文化公司,志翰文化公司的主打业务是——公文写作。

这在全国几乎都是个先例。

成立这样的公司,尤志是做过调查的。他发现,现在的很多单位,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公文写作是一个弱项。有些单位写材料的,连最起码的通知都搞得语不顺,词不达意啰啰嗦嗦。

说起来,还是尤志当报社采编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在一家**部门当临时工。中文毕业的他,当时依然发表了不少的豆腐块文章。领导发现他有这个才能,就把他安排到办公室,负责日常文字工作。似乎,尤志天生就是为了公文写作而生的。初接触公文,他就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那些豆腐块文章,并且,很多次报告还被当成了省里、市里的范文,还拿过一些国家级的奖。

但毕竟是临时工,临时工挣得少、干得多,加之单位清理非正式人员,尤志不得不离开。离开之后,尤志应聘到一家报社当起了临时采编。这期间,不断有之前熟悉的朋友找他代写公文,这样的事情还不少。但,因为朋友关系,常常是白干。后来,尤志觉得,这是一件可以深挖的事情,就找到大学同学成翰说起来这件事。成翰也觉得可行,就投资成立了志翰文化公司。

没想到,在尤志的带领下,公司运营十分顺畅,效益也十分可观,一来二去,尤志就成了公文界的名人,公司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八股先生”是尤志想起来的称谓。八股文嘛,可不叫八股先生。名字侧重于前者,后者的先生,则代表着水平和能力。他的优势是:所有的公文类材料,他都可以胜任。这是多年实战经验换来的,任何人也夺不去。

开始,有人把尤志他们叫做“枪手”。尤志并不这么认为,社会上那些五花八门的“代写机构”才是“枪手”,他们是写作者,是专业人士,是研究者。有研究就有创新,“枪手”充其量就是复制品,较之,要低一个层面呢。要知道,尤志极有可能就是开创这一行业的先驱。如果那样,用报纸那些糊弄人的话,他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这一点上,尤志表现得俨然一个专家。专家对自己的荣誉向来爱惜如命。

后来,有人专门针对尤志的事情做过调查,在他之前,国内的确没有人单纯依靠公文写作为生的群体,也没有人把愿意它当成一项职业去经营,即使那些单位里写材料的,也都是被逼无奈,也都是混天过日子。他们几乎不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建树,更谈不上研究了。

这可是一个颇需要耐力和水准的职业,不仅要求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更要求有见识、有视野、有创造、有发现、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情感、有想法、有新意、有智慧。

尤志一度自豪地认为: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八股文”的写作者,但今天,能够摆脱铁饭碗铁饭碗为支撑的八股文写作,一定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

现实告诉他,没有人愿意从事这种单纯、枯燥而又不显业绩的职业,受累不讨好,常不常就是通宵达旦,苦累与收入,或者说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这些都是现实存在。所以,尤志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在他这里,公文写作的付出一定要和回报成为正比。

是的,现代社会,能够吃得下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看那些高校毕业生,都愿意寻求那种少付出、多回报、又清闲的工作,即使混迹到公职序列里,也愿意有点权势,没有人愿意一头扎进文字的海洋里去扑腾。有人曾说,扑腾来扑腾去,除了喝了满肚子的水,什么也得不到。

无论是公家单位还是私人单位,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材料水平不高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欲望的深刻体现。

所以,对于应聘到志翰文化公司的年轻人,尤志通常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敢吃螃蟹吗?

……

尤志一班人死心塌地地经营着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事业。尤其对于尤志而言,他是个有心人,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

这一天,就是一个见证。

尤志让助理左雅把伊凡发来的两篇稿子打印出来,分发给公司的每名职员。

每次接到比较重要的业务,他都会这么做——集体讨论。当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业务培训,焦点还是在尤志对于文稿的讲解和分析上。

公司将近二十名职员,有比较成熟的老手,比如左雅、谢飞、孟佳、欧阳志,当然也有半生不熟的新手,比如李静、尹柯、黄芸、宁涛等等吧。他们和尤志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要知道,在公文写作领域,“很大一段差距”是一个宏大的概念,那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年就能追上的,这都是“实战”的经验积累。

这帮人之所以能够死心塌地跟着尤志,除了不菲的待遇之外,最重要的,是能从他这里学到真材实料,文稿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尤志推开玻璃门进到会议室的时候,大家已经安安静静坐在那里。

尤志进来,大家齐刷刷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那帮半生不熟的新手们更是呆呆地,好似看到心中膜拜的“神”。

尤志知道他们在等待什么,每一次面对全新的文稿,他们心中是模糊的,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深刻的见解,对于他们,每一次都是挑战。他们期待,从尤志的言辞中获得解脱,获得新的收获。

最新小说: 重生之完美一生 焚情 叶辰 江山美人谋 驯养 望眼欲穿 岂言不相思 我的猛兽动物 炽热 绝世天尊